自2017年国家发改委暂缓受理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备案申请以来,市场上的存量已经不多了。
根据路孚特数据库,2012年-2017年CCER允许受理期间,国家层面签发的CCER在8000万吨。其中,公司出于碳中和目的消耗了约200万吨CCER,试点市场交易消耗了约3000万吨,全国碳市场用于履约大约消耗了3300万吨。目前,市场上可用的CCER余额约为1000万吨。
CCER,即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缩写。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该机制旨在鼓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换取温室气体的排放权。由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所产生的额外的、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称为“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即CER),CCER即为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中国版。据界面新闻了解,中国CCER交易系统的搭建已经进入尾声。
CCER交易系统“技术上已具备上线条件”
去年11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将高水平建设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自愿减排(CCER)交易中心。据报道,生态环境部将以部市联建的方式支持北京市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去年8月,北京绿色交易所公开对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进行招标。恒生电子中标了北京绿色交易所全国CCER交易系统项目。今年4月,有投资者询问恒生电子此项目是否已经交付,恒生电子表示尚未交付,仍旧在开发实施过程中。
恒生电子相关负责人近日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CCER交易系统在技术上已做好准备。”
该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这是全国性的交易系统,因此在建设CCER系统平台的过程中,对IT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在接口设计上也会考虑和国内国际碳排放市场进行一些联动。
恒生电子相关负责人还对界面新闻表示,在这次系统设计过程中,同时考虑了CCER编码设计,进行溯源。
熟悉CCER重启进程的资深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最关键的还是等待CCER管理办法出台,这是接下来进行CCER工作的基础。
CCER供不应求,与碳配额价格出现倒挂
CCER开启于2012年,发改委于2012年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提出CCER可以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生态环境部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CCER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由于存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2017年发改委再次发布公告,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备案申请。
自此,持续运行五年的CCER告一段落。根据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数据,在CCER运行的五年来,共计有两千余个CCER项目被开发。
CCER作为一种碳抵消机制,是强制碳市场的补充,一般情况下,其价格会比碳市场中的配额价格略低。然而,由于供不应求以及CCER供给短缺,今年CCER的价格已经出现了超出配额价格的现象。
在路孚特的一篇关于CCER的报告中,路孚特碳高级分析师谭琭玥指出,今年以来CCER的价格一直在提升,基本上都在40元/吨以上,在一些交易中甚至出现了94元/吨的高价。而2021年CCER的价格范围主要在0.01元-60元/吨之间。
随着全国碳市场去年7月开市,CCER交易量也在去年得到了新的突破,与2020年相比了有了大幅度提升。如下图所示,上海试点碳市场2021年的CCER交易量约为6千万吨。
2021年和2020年CCER试点交易;图片来源:路孚特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此前在其7月份复旦碳价指数直播中表示,CCER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受到市场供求紧张的影响,CCER市场重启时间仍不明确,供给的短缺导致市场预期CCER将持续上涨。
研究中心方面指出,市场预期今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CCER的价格将超过7月全国碳排放配额价格(CEA),因为控排企业为了提前锁定履约成本,投资机构逢低入场都会增加市场对CCER的需求,进一步推高CCER的价格,导致市场对其价格预期超过同期的CEA价格。
但与此同时,研究中心指出市场预期今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CCER的价格低于2022年12月远期碳排放配额价格,因为CCER当前的主要用途仍然是配额市场的抵消,所以其价格仍然受到远期CEA价格的压制。
谭琭玥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由于CCER供给不足,其市场价格与碳配额价格基本持平,甚至部分CCER价格更高,而未来CCER重启,可以激励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及碳汇项目,促进整个减排量市场的发展,带动能源转型。
CCER开发项目排队,等待政策明确
CCER项目的开发应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并由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审定机构审定。目前在国内,共有12家CCER审定机构。目前,虽然CCER项目暂缓备案申请,但仍有不少机构进行CCER项目的开发和审定,以便在市场重启后尽快进入市场交易。
例如,去年12月,上海环境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由于垃圾发电具有碳减排的效益,上海环境截至目前已有5个CCER项目在国家发改委备案。
提供CCER开发咨询与交易服务的业内人士张林告诉界面新闻,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在提交备案前也要经过一系列程序。
“例如林业碳汇首先要判断业主方的项目是否符合CCER方法学的要求。”张林表示。
如果相关条件都满足,且前期评估项目有一定的碳汇潜力。“接下来是进行包装流程,我们去搜集项目材料,根据材料来编写项目设计文件以及其他的一些辅助性的文件。文件编制好后,再进行审定工作。”张林说。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我国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共有四类:第一,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自愿减排项目;第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第三,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且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第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去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抵消机制,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张林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和甲烷这三类项目中,林业碳汇开发可行性较大。但是在林子的种类、种植年份上也有要求,新出台的政策可能也会存在一些变动,这些都需要出台才可以得知。
市场仍在等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的出台,这决定了CCER明确支持的项目类型和具体方法学指导。
南京艾能节(链碳)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劲尧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今年CCER市场重启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但生态环境部已经明确会尽快重启CCER市场,“目前在我们给客户开发CCER项目时,只能进行到完成现场审定那一步,等国家重启CCER市场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包括按照CCER新规则重新修改项目编写文件。”
由于CCER重启时间不确定,相关政策不明朗,要不要支付给第三方审定机构一笔审定费用,对于想要开发CCER的企业来说仍是一个有风险的决定。
“企业支付这笔费用是有风险的,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成本损失。”张林告诉界面新闻,现在在做CCER项目的时候只能做到审定之前的步骤,在政策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不同类型项目的具体开发要求是什么,都不太好判断。
此外,CCER的价格也让企业购买与否产生迟疑。王劲尧认为,目前市场上的CCER价格脱离实际,略微超出了国家碳市场配额价格,主要由于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减排量减少,导致了控排企业采购CCER进行排放量抵扣的热度下降。他指出,“随着减排市场的重启,CCER供应量增加,相信CCER的价格会回落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区间。”
碳市场活跃需要多元化产品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7月16日发布的数据,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以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成交价格从一年前的首日开盘价每吨48元到目前每吨60元左右。
然而,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并不高。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内交易换手率(换手率:碳市场交易量占配额发放总量的比例)约为2%,低于国内试点碳市场5%的平均换手率和欧盟碳市场约500%换手率。
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也影响了CCER的交易活跃度。
在CCER重启尚不明确之时,目前国内也出现了一些CCER相关的创新金融产品。例如,7月16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上,达成了国内首单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业务。以上海环境某子公司绿色减排项目未来签发的CCER减排量为标的资产,由国泰君安签署协议约定购买,浦发银行根据交易协议提供融资。
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行业标准《碳金融产品》(JR/T 0244-2022),制定了具体的碳金融产品实施要求。为碳金融产品进入市场、提升市场活跃度作准备。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CCER在今年年底重启前有一定困难,更有可能在明年重启。作为稳定碳市场碳价的机制,CCER的方法学更新、项目注册前合规性审查以及项目签发前审核等多项工作还在推进中。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北京绿色交易所的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进展顺利,相关工作已接近尾声。同期,北京绿色交易所也正在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与交易、结算相关的制度文件。
在路孚特的报告中,分析师谭琭玥提到,全国CCER交易平台已在6月的时候在北京绿色交易所完成了第一轮测试,CCER的重启计划更有可能在2023年初。(文中张林为化名)
本文来自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详情请查看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