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环境:政策大力支持养老金融发展,我国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多,社会养老压力持续加大,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我国养老金融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完善。2022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上涨至21.8%,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增高,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更多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我国未来养老压力将持续增大。
二、全球分析:我国社会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养老金融成为居民未来养老保障的重要选择
与部分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进入时间相对较晚但进程较快,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相对较低,“未富先老”的特征较为明显。居民通过选择合适的养老服务,丰富自己的养老保障,养老金融将成为我国居民未来养老的重要选择。
三、产业现状:我国养老服务规模大,养老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
商业养老保险和储蓄存款银行理财是热度比较高的养老金融选择,国家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大,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引导其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我国养老服务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养老服务项目大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具体而言,相关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四个经济圈。
四、发展趋势:政策、技术多重推动,养老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技术将为养老金融的数字化发展赋能,提升了服务效率,帮助投资者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资产,提高投资效率和安全性,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养老金融市场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市场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一、发展环境:政策大力支持养老金融发展,我国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养老金融是一个概念体系,指的是围绕着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方面的内容。养老金金融指的是为储备制度化的养老金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包括养老金制度安排和养老金资产管理。养老服务金融指金融机构围绕全体社会成员养老相关的投资、理财、消费及其他衍生需求采取的一系列有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活动。养老产业金融指的是为与养老相关产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的金融活动。养老金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养老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养老产业金融的目标则是通过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丰富且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多,社会养老压力持续加大,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我国养老金融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完善。2022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明确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商业养老服务,完善社会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居民多元化、差异化的养老需求。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经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服务的保险公司要求,并规范其经营行为,进一步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规范高效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加快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是保障社会稳健运行的重要手段,我国养老金融未来发展市场十分广阔。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将不断出台支持养老金融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引导和规范养老金融发展方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0978万人,同比增长4.6%,老龄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我国生育率呈现出放缓并下滑的趋势,老年抚养比也持续上涨。2022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上涨至21.8%,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增高,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更多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我国未来养老压力将持续增大。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的老龄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多。2022年,我国华东地区的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全国的32.09%,是我国老龄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其次是华中地区,2022年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比为16.46%。从省市分布来看,山东省是我国老龄人口最集中的省份,2022年其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8.1%,位列全国首位。65岁以上人口数量最多,也意味着当地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大。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养老压力相对较大,养老金融市场开发潜力也相对较大。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服务行业市场调查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二、全球分析:我国社会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养老金融成为居民未来养老保障的重要选择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当达到14%时,则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与部分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进入时间相对较晚但进程较快。我国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到2021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仅间隔21年。但与美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相对较低,“未富先老”的特征较为明显。因此,我国未来的养老压力较大,而发展养老金融将成为缓解养老压力,增强老年人养老保障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部分西方国家的退休年龄已经开始延迟,很多国家在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都实行了退休弹性制度,即提前退休拿减发比例的养老金,而推迟退休则有额外补助。延迟退休一方面可以增加缴费人数和缴费年限,另一方面通过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可以减少养老金的支出。与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相对较早。而退休年龄越早,社会养老负担也会相对越重,因此也更需要居民通过选择合适的养老服务,丰富自己的养老保障,养老金融将成为我国居民未来养老的重要选择。
三、产业现状:我国养老服务规模大,养老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养老体系包括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三支柱,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养老计划,第二支柱是由雇主主导的职业养老保险计划,第三支柱则是由个人主导的个人储蓄计划。公共养老金是现收现付制,是劳动人口向退休人口的横向转移支付。伴随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养老金是企业年金计划,但由于为员工缴纳社保已经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而设立企业年金计划虽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是额度很低,因此对企业的激励效果非常有限。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鼓励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康发展。第三支柱就是养老金融,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和储蓄存款银行理财是热度比较高的养老金融选择,国家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大,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引导其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金融服务。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8月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超过了5.14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约5.45亿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10亿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多,也意味着未来社会养老支出增多,政府的养老财政支出压力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不断提升,居民对生活消费的基础需求也随之提升,未来基础养老保险可能难以满足老龄人的生活需要。因此,选择养老金融将成为居民增强未来养老保障的重要选择。随着居民对养老金融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第三支柱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养老金融的发展势在必行。
2017年,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加快推进,8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推动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养老服务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养老服务项目大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具体而言,相关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四个经济圈。截至2023年,我国已经公示了六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根据工信部最新的信息显示,我国复核通过的前三批(2017-2019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项目数量为242个,再加上2020年、2021年和2023年的公示名单,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项目数量合计超过550个。其中,浙江省和山东省的智慧健康养老项目数量超过60个;其次,四川省和上海市的智慧健康养老项目数量也都超过了50个,都是我国智慧健康养老项目较为集中的地区。
四、发展趋势:政策、技术多重推动,养老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 1、数字化浪潮持续推进,赋能养老金融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浪潮的持续推进,数字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行各业都加快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信息技术也将为养老金融的数字化发展赋能,助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养老基金的买卖、查询等操作,省去了传统柜台操作的繁琐流程,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使养老金融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其次,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投资者的需求和风险偏好,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并且帮助投资者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资产,提高投资效率和安全性。
- 2、加强政策规范和监管,促进养老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养老金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持续增多,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将刺激养老金融需求加速释放,我国养老金融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为保障养老金融市场规范有序运行,我国政府将加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养老金融市场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市场服务水平和质量。未来,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将持续发展,国家也将陆续出台政策,加强对养老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智研观点,详情请查看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