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这样做!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多重目标和约束的系统工程,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用3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可想而知。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重要成果。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日前在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系统工程。”刘德春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将用30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可想而知。

2021年5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被明确提出。此后,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刘德春看来,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破和立、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关系,立足国情实际,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刘德春表示,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承诺。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4.6%,节能降碳成效显著。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履行“双碳”协调职责,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 ——切实加强工作统筹。认真履行“双碳”有关协调职责,做好跨地区、跨部门、国内国际等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夯实统计核算、规制标准等工作基础,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组织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
  •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立足于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超过4.85亿千瓦。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综合调节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体系。
  •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累计退出过剩钢铁产能1.5亿吨以上。逐步提升能耗和碳排放标准,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以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值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增长61.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 ——稳步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优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扎实推进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四五”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1亿亩。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双碳”规制标准体系建设,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法规、标准、计量、检测、认证制度。首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35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建成5个“双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应对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热点议题。

2022年11月,中国政府联合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布“以竹代塑”倡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推进“以竹代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支撑。“竹子生长快,固碳能力强,是林业碳汇的重要途径。

据测算,若全球每年使用1亿吨竹子替代聚氯乙烯产品,预计将减少约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朱黎阳说。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当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近30亿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对做好节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

刘德春告诉记者。我国工业用能约占全社会用能的70%,不少存量项目、用能设备能效偏低,产业园区系统节能手段不足。我国建筑面积和能耗量持续提高,供热制冷等环节能源浪费问题突出。据介绍,重点领域涵盖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将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约束问题依然突出,全社会节能还有巨大潜力。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既要开源,也要节流。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要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缓解能源资源约束、减轻碳排放压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刘德春表示,在推进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 一是紧盯“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十四五”节能工作中期评估,分地方、分行业逐个梳理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 二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增效。深入开展能效对标达标,实施用能设备更新升级。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严把新上项目能效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 三是强化节能工作日常管理。实施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落实好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政策。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刘德春说。

本文来自真车数,详情请查看原文链接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3日 下午3:26
下一篇 2024年1月15日 下午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