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机动车可不能“带病上路”!

如果基础数据造假,那依托数据开展的环境治理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一个公开、公正、方便、透明的车辆检测环境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车主的需要。只有掌握机动车排放的真实数据,才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排放。

机动车环保检测是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可在生态环境部门执法时却发现一些检测公司弄虚作假让排放不合格车辆通过检验,放任“带病”车辆上路行驶。

图片

一、任由机动车“带病上路”会加重大气污染

2023年5月,安徽省宣城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突击检查,发现一家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违法使用“作弊器”。

图片

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宣州区大队大队长杨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打开处理终端,发现里面并联了一个本不属于终端设备的白色盒子,接在了检测仪主板上。”车辆检验数据在规定值以内,白色盒子不会发挥作用,一旦数据超过规定值将自动终止传输,检验员会让车辆重新上检验线,通过白色盒子生成模拟信号,发送至计算机,生成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这份报告从检验曲线图上看没有任何破绽,数据源自检测仪,真实无误,但报告却是虚假的。

图片

要知道机动车检测弄虚作假会带来多重危害,损人不利己。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目前我国不同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对PM2.5浓度的影响率在10%至50%以上不等,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NOx)的第一大来源。由于机动车大多行驶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其造成的低空大气污染直接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如果任由这些移动污染源“带病上路”,大气污染可能会加重。

二、恶性竞争图牟利,执法监管“跟不上”

据媒体报道,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些机动车检测机构“环检放水”造假的背后,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检测机构增多,竞争加剧。一些机构为了“抢”生意,不免就动了“歪心思”。

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自2016年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放开数量限制以来,安徽省检验机构数量由100家左右增长至目前400余家,机构间竞争激烈。

从查处案例来看,部分检测机构追逐经济利益,弄虚作假使不合格车辆通过检验,车检通过率“虚高”。

图片

面对造假检测机构,由于证据固定难,执法机构表示很“无奈”。多位执法人员表示,尽管相关条例办法对机动车排气有一些规定,但操作性不强,执法的刚性和处罚的强制力不足。

以机动车冒黑烟为例,当前相关法律层面的认定是“检验过程中不能出现目视可见的烟度”,但一旦检测机构狡辩称“没看到”,环境执法部门也没有太好办法来处理,强行处罚可能面临行政诉讼。(报道内容来源:安徽生态环境)

由此也可看出,许多执法人员在应对部分此类检测造假行为时也是无可奈何,环检造假行为花样繁多,造假方式越来越隐蔽,如何从根源解决此类问题也值得深思。

三、真车数可溯源“硬数据”破解假检困局

如果基础数据造假,那依托数据开展的环境治理成效就会大打折扣。一个公开、公正、方便、透明的车辆检测环境是社会的需要,也是车主的需要。

与原有检测站不同,真车数汽车物联网检测服务是全国唯一家拥有原创技术、集高端智能检测设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于一体的尾气检测服务站点。

图片

不仅能够进行实时检测、动态分析,拥有迸发式数据穿透的综合系统,还解决了对检测排气过程和回收、处理中的二次污染和噪声问题,并实现了车辆检测维护洗车服务向社区的推进,为车主能带来更多便利。

目前,真车数汽车物联网服务已在汽车检测过程中实现智能检测装备、统一检测方法、统一标准限值、统一技术标准。

图片

每日设备自动标定,可以对智能检测装备直接检测出来的过程数据进行追溯和数据痕迹管理,以确保检测“硬数据”的准确和数据质量控制。

只有掌握机动车排放的真实数据,才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打赢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文来自真车数,详情请查看原文链接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2日 下午3:13
下一篇 2024年1月14日 下午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