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治“气”,各地如何攻坚?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民心所向,近年来,全国及重点区域秋冬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重污染天气仍然是百姓“心肺之患”。

11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再接再厉、久久为功,扎实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知识普及和政策宣传,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共同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良好氛围。

秋冬季历来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今年是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的第七年。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下半年以来,不少省市纷纷对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作出部署,拿出行动。这其中有哪些新举措,又有哪些新变化和新亮点?

依法依规,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民心所向。近年来,全国及重点区域秋冬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重污染天气仍然是百姓“心肺之患”。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区域,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还是会经常出现。重污染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感官,更重要的是会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今年10月,生态环境部就曾发布过关于此项行动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各地研究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标准。规范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流程,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和预警启动条件,及时启动和解除预警,公开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接受全社会监督。不得以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理由,不按应急预案要求随意启动预警、提高预警级别,延长应急响应时间。

为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天津市日前印发《天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推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目标是确保重污染天气期间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主要污染物在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期间的减排量分别达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10%、20%和30%以上,削减污染峰值,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这一《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河北省近日下发《关于加强秋冬季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以城市建成区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拆除工程为重点,突出大风沙尘天气、重污染天气等重点时段,根据当地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并督导落实到位。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尤其是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的执法监管。

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会上,强调推动建立鄂湘赣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区域性、整体性改善。根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内容,鄂湘赣三省将着力构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新格局,推动大气环境监测统一、治理排放标准规范统一和信息共享统一,建立区域大气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涉气污染源联合治理机制和联动执法机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制定印发了《2023—2024年全区冬春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方案》,明确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主要目标、攻坚措施和工作要求,以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减少污染天气,降低污染程度,确保完成攻坚行动目标。

由此可见,各地纷纷开展秋冬季治气攻坚,特别是针对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予以高度重视,并精准扎实推进各项任务措施,以实际行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部分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是导致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秋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往往更为明显。持续推进治污减排工程,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已成当务之急。

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放在首位,要求2023年12月底前,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的产能超过5000万吨。此外,会议审议通过了两项意见,在水泥和焦化行业推进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记者梳理发现,多地在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及专题会议中均提及,将推动部分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例如,湖北省近日印发的《湖北省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指出,将深入推进八大专项行动应对秋冬季大气污染,其中包含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专项行动。首先是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22家钢铁企业强力推进有组织排放末端治理设施建设,全面梳理无组织排放点并强化整改,提高厂区清洁运输比率;同时,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打造示范点,强力推进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大气环境质量保障暨广西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也提到,要推动中央大气专项资金支持的工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顺利开展,实行月调度制度。组织核查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含电力)相关企业(单位)是否已制定并组织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计划。自治区内多市督促指导相关企业按计划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确保纳入年度计划的项目100%完成并实现稳定运行。

超低排放改造,既可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也能有效减少工业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当前,很多地方正在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引导企业更好地落实防控措施,提高改造积极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专项督导,提升大气面源管理水平

大气面源管理包括对扬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其中,移动源排放是空气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治理中的一项难点。为此,很多地区作出部署,强调要加大对移动源排放的监管力度。

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要加大移动源排放达标监管力度,包括统筹开展新生产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核查核实环保信息公开、污染控制装置、车载诊断系统(OBD)、在线监控和排放等情况,基本实现系族全覆盖。常态化开展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重点就主要物流通道和涉大宗货物运输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执法检查,加快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做到应登尽登。

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办印发的《关中城市群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由西安市城管局牵头,联合咸阳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城管部门,开展出土(拆迁)工地、渣土车(渣土通道)扬尘治理联合专项督导检查和交叉执法检查行动。强化出土(拆迁)工地、渣土清运,渣土通道扬尘治理监管水平,重点对渣土运输、违规拉运等行为开展联合专项督导检查和交叉执法检查行动。

此外,甘肃省大气污染“冬防”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提及严查移动源污染;山西省政府召开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推进会,提及做好移动源污染治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行动方案中也要求,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

相比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牵涉较广,更需各地下足“细功夫”。从各地部署来看,深入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成为秋冬季治气攻坚共同的重点。

天地一体,“人防+技防”管控秸秆焚烧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禁烧秸秆已经成为共识。为此,多地将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列入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

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各地应统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包括深入推进秸秆禁烧管控,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田间地头禁烧巡查管理。加强秸秆禁烧监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高清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精准发现秸秆焚烧火点。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高效离田、产业化利用,培育壮大秸秆加工利用主体等。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秋冬季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视频会议,会上介绍了秸秆禁烧区域划定工作思路,演示无人机及高空瞭望系统巡查秸秆焚烧情况。会上还发布了相关通知,指导各地细化工作目标,突出抓好秸秆焚烧等重点污染源管控,最大限度压减污染物。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制定《2023年“秋冬会战”专项行动包保督导暨秋冬季秸秆禁烧包保巡查工作方案》,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常态化巡查。

在地市层面,湖北省荆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的《荆门市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方案》也明确,要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深化秸秆露天焚烧管控等,推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10月末以来,辽宁省大连市全面启动秋冬季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建立健全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采取“技防+人防”模式强化监管,争取全市范围内实现秸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

从常态化巡查到高科技监管,一方面,各地拉紧了冬日秸秆禁烧防线。另一方面,不少地方正在开拓思路,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在破题大气污染的同时,力争走出一条秸秆的高效处置之路。

本文来自真车数,详情请查看原文链接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1日 下午5:18
下一篇 2024年1月13日 下午3:26

相关推荐